为进一步做好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提高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关于印发<山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的通知》(鲁教师发〔2015〕3号)精神及省、潍坊市、寿光市教师培训工作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订如下校本培训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师德和业务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教师专业标准为依据,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遵循“理念先行、自主发展,骨干带动、全员发展,注重实效、均衡发展”的培训原则,在规范基础上突出校本特色,不断增强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构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视野开阔、善于创新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二、总体目标
建立体现终身学习理念的教师岗位成长机制,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实践探索。建立健全校本培训制度,促进校本培训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通过校本培训,转变教师教育观念,进一步强化质量第一意识、拼搏进取意识、依法治教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增强职业幸福感,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持续提高。
三、保障措施
1.按照上级要求,建立由校长任组长、相关人员参与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统筹管理校本培训工作,加强校本培训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确保校本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校本培训领导及工作小组
组 长:董绳民
副组长:杨守苗 马友会
组 员:各包级校长、处室主任、级部主任 、备课组长
2.完善考勤、考核、奖惩等措施,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提高培训的整体质量,促进教师学习能力、专业水平、业务素质的持续提高。落实中小学校本研修管理制度,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和学校认可的教师自主研习活动登记为B类学分,培训周期内应修满120学分且每年不少于16学分。
四、培训内容和形式
(一)培训内容
1.师德与素养
认真组织开展“师德建设月”活动,开展政治思想、师德修养、政策和法规的教育培训,组织教师学习先进教师的经验,树立科学教育教学观。增强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自觉性、形成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的良好氛围。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我们将通过观看录像的方式,以各地师德标兵的先进事迹和我市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师德先进人物为榜样,努力激发教师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使全体教师能够规范自己的师德行为,提高师德养成的自觉性。开展“爱生敬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主题教育活动,发挥教师在师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争做学生爱戴、家长信赖的老师(学生和家长的满意率不低于90%)。。对特殊学生群体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帮扶活动,为每一位学生办一件实事,解决其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以实际行动彰显教师的良好师德,切实提高群众对教育工作的认可。
2.知识与技能
学校为老师配发了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学习的主要书目有《韩立福:有效教学法》《释放你的教育智慧》《做个好老师并不难》《数字时代的高中课堂变革》《课程建设与教学改进》《静候花开:寿光市中小学班主任管理经验集锦》。围绕教学基本环节、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针对教师实际,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论,拓宽和更新专业知识,以课堂教学问题为突破口,训练教育教学技能,研讨教育教学方法,交流改革经验,扎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学校定期举行电子白板应用、微课制作等技能培训。
3.实践与体验
搞好“书香校园”读书活动,结合教师读书需求,定期购买适合教师阅读的书籍,丰富、更新书目。以教研组、年级组、学校为单位定期开展读书沙龙活动,原则上每月举行一次,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2个小时。教师每读完一本漂流书籍,都要写好一篇读书心得,参加一次沙龙活动,交流读书感悟,分享阅读成果。认真组织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在实践与体验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养。
(二)培训形式
1.专家讲座:学校定期聘请高校和知名中学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专家来校讲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网络远程交流等培训方式,充分吸纳校外资源并加以研究利用,促进校本培训多元化,扩展教师视野,提高教师水平。
2.教师论坛:以学校网站为主阵地设立教师论坛,探讨教育教学规律,分析教育教学现象,发表教育心得,激发创新思维,提高科研水平。
3.经验交流:学校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会,交流学习心得,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访问考察:学校划拨一定数量的经费,安排不同层次教师外出访问考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学习科学的管理方法,推动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5.组织培训:学校鼓励教师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同时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各种形式的校内培训,为教师的学习搭建平台。
6.以研促训:以备课组集体教研活动为载体,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各备课组每周一次集体教研,全体学科老师参加。学科组内定期开展“晒课”和“赛课”活动。
7.以老带新:充分发挥老教师在校本培训工作中的作用,进一步推进“青蓝工程”,使其制度化、规范化。扎实推进青年教师培养“八一工程”,即:①举行一次两笔字比赛,②进行一次常规评比,③读一本书,写一篇读书征文,④进行一次业务考试,⑤录制一节汇报课,⑥提交一份小课题研究报告,⑦召开一次青年教师学习交流会,⑧提交一份学年工作总结。
8.自主发展:积极探索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鼓励、支持名师、特级教师、骨干教师等建立学科内、本校内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团队,自发建立教研工作室、微信群等,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合作发展。
-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