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都爱”:给疫情上锁,让师爱升温
如果有这么个人,请你一定要珍惜,且深深地感恩与珍爱。
时至今日,我依然不愿打出“疫情”这两个字。
不愿!
可是,是卷土重来的疫情让我懂了那些视你为命的珍爱,是幸福,是幸运。而幸运就是好福气。
3月23日晚20:30,圣都中学六号教学楼三楼办公室,一个四岁的男娃,在上高一的哥哥陪伴下,安静地玩着玩具,他们的父亲——柴林老师,教学一部物理组教研组长,12班班主任、物理老师,正在为50名圣都学子批改作业。
柴林,个头不高,外表可爱,心细如发。他总以特别的“唠叨”,叮嘱着自己的学生们:教室、宿舍要日日开窗通风、及时消毒;早读要站直、张开嘴、大声背;自习课要入座即静,仔细梳理……
从3月13日到23日封校以来,他没有一夜是安然入眠,每晚十点以前陪着学生,晚自习结束后,安顿好学生晚休,就马上回到宿舍,既当爹又当妈照顾自己的小儿子,半夜时不时起来掖被角,十个无法睡好的夜,让这个钢铁般的汉子,上下楼梯都感觉腿软,可他从没喊过一声苦和累,依然认真备课,倾情担当着50多名孩子的“柴爸”。
在偶然听学生说“热水这么快就凉了”,第二天就看到一个新的保温桶;清晨天冷,会悄悄给值日生递上一幅手套;学生若有身体不适,他更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赶紧带着问诊治疗。
这个世上,从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可是,就有那么一群人,把没有血缘之亲的你们请进了他们的生命中,视若珍宝,不离不弃!无他,因为你们是圣都人。就如李耀华校长,在行政办公会说的“进了圣都门,就是一家人”,是的,我们是一家人!
一朝期许,便是永远。有些爱,如母亲,是低眉的柔软,有些爱,如父亲,是身后坚实的靠山。
他第一时间,未雨绸缪,克服种种困难,启动封校闭环管理,只为护3000多名师生周全。从早上5:00到凌晨1:00,总能在校园的餐厅、教室、操场,看到他转查、指导的身影,每天两万多步,走出的是数字,走不出的是作为圣都大当家的情深意长。
疫情当前,绝不让我们圣都人受委屈。
于是,楼管员收到了学校派发的馒头和新鲜蔬菜;保安师傅的一日三餐,有专人配送到工作岗位;住校教职工带来的娃娃吃饭一律免费;膳食处牵头成立惠生服务小组,帮学生代购日常生活用品及牛奶等营养品……
这一份温良的举动,圣都人感念在心。教育教学秩序一如往常,学生们更加懂事好学,老师们更加敬业精干。
因为几个老师居家隔离不能到校上课,教学四部的语文组慈兆敏、张春红老师,英语组郑风军、王志香老师,化学组的马文秀、王城清老师,非常痛快地接手,毫无怨言。特别是王志香老师身体不好,却主动请缨,郑风军老师的对象做微创手术,考虑到封校和学生的学习,他放弃请假,让朋友去签字陪伴;王洪萍老师已怀孕五个半月,大宝还要上网课,作为备课组长,她没有退缩,毅然选择住校陪伴学生……
诸如慈兆敏、王凤玲等很多“夫妻档”老师舍下家中的孩子来了,亦有年轻老师带着一岁多的娃娃和老人来了,他们吞下了小家的苦,他们侠义大爱,却不张扬。
当我们想去拍照时,他们说这些都是应该做的。
那份无法言表的责任和担当,那份刻在骨子里的热血和良善,体现得淋漓尽致。
圣都人,圣都爱,给疫情上锁,让师爱升温。
一大早,校长助理郎旭军通过微信,转来一封学生写给五号楼管员的感谢信,我面带微笑,静静地读完,抬眸看到楼前的红玉兰,不知道何时开得仪态万方,那一瓣一瓣,都是感恩、欢喜的证据。
春天,是个能量词。
确实。
下一篇:: 手挽手,向未来|李校长硬核喊话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