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中共党员,复读教学三部23班班主任,语文老师。从教二十余年来,始终遵循“以奉献的姿态致敬教育,用家长的眼睛关注孩子”的教育信条,培桃育李,润泽心灵。获寿光市优秀教师、寿光市语文教学能手、寿光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潍坊市教学成果奖等荣誉称号。
您的托付,我的责任
在某个蝉鸣渐起的六月,是高考的最后一天,突然下了一场雨,好似一场离别的前奏。
傍晚,带考回校的陈杰下车后急忙跑去超市买了几个大西瓜,想在最后的班会上与同学们分享。进入教室那一刻,班内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同学们在班长的带领下,向陈杰老师深深鞠了一躬,并请老师在“离校请假条”上签字。
我想,此刻情景,很多老师感同身受。班会后,他签下了名字,那是他这一年中写字最慢的一次。目送着一个个熟悉的背影离开,虽是极力克制眼中的泪水,笑着说了再见,内心却是五味杂陈,而此刻,同学们的内心也是如此。点点滴滴的陪伴,是对教育的深情,是对学生的热爱。
陈杰常说:“一声老师,一生老师。”这句话也时刻体现在他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点滴中,称我一声老师,尽我一生责任。
相遇即是缘分,每接一级新生,陈杰都尽己所能,根据多年的学生管理经验,从刚入学的深入了解,摸清需求,到在校时的关心呵护,指点迷津,再到毕业后的万千叮嘱,真诚关注,都有他忙碌不停的身影。作为班级大管家,他扮演着多重角色,以发自内心的关爱默默陪伴,送学生就医、陪餐、配眼镜、取钱、拿快递等大事小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正是在这些点滴中,陈杰总结出了学生特点,适时谈心与引导,也正是在这些细节中,师生大爱得以培养。
刚开学时的一天下午,陈杰在办公室忙得不可开交。课间,一名学生称自己有些不舒服,去找班主任询问医务室的位置,陈杰几乎是条件反射一样地“跳”起来,摸了摸学生额头,说了一句“快跟我走”,并以最快的速度开着车送学生去医院。
原来学生是因为吃坏了肚子而发烧。等家长到了医院,陈杰交接好各方面细节又匆匆回了学校。当夜深人静,学生们进入梦乡,他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看一眼熟睡的妻子和孩子才开始休息。而没过多久,清晨五点半的闹钟又响了……
“遇见您,是最幸运的事。”毕业生一凡在教师节给陈杰老师发来了一封感谢信,他说:“有时候真的很想放弃,但您坚持不放弃,把我从边缘拉了回来,您总说,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要相信自己,要稳重。每一次真心谈话,每一次成绩分析,每一次关爱的眼神,都让我觉得您是一位值得托付的老师,这也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涓涓细流汇聚成海,句句未提责任,句句全是责任,是为师者大爱。
言传身教,润心塑魂
在一次班主任会上,陈杰在分享经验时说,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德。培养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学上,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老师,通过言传身教,用心滋养,才能更好地涵养品德,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一个人的品行总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有人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和读过的书。小到无意中捡起废纸,大到传递着家国信念,陈杰身上都散发着一名人民教师的人格魅力。他的语文课从来都不是枯燥的知识讲解,而是一节节引入时事,洗涤灵魂的思政课,点燃学生激情,让他们知道自己肩负的使命,激发内驱力,从而拼尽全力。气质是可以传染的,久而久之,整个班级的风貌便是阳光、自信、勇敢。
对待学生,陈杰一视同仁,用自己坚定的意志和“苦口婆心”,鼓励学生正确看待困境,引导他们自信自强。“走出低谷,不让自己输。”“当你成功时,再回头看看今天经历的事情,你就会觉得它比芝麻粒还小,根本不值得一提。”“放得开,坐得住,才会有所得……”这些都是他激励学生的话语,就像学生阿文说的那样,每一个成功学子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个爱“叨叨”的老师。而恰恰是这些碎碎念,支撑着他们一步步走向美好。不仅是“叨叨”,陈杰还坚持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学生。早读前,他进入教室就安静地坐在讲桌前看书,学生们也就跟着入室即学。无论睡得多晚,起得多早,陈杰都会穿得板板正正,腰板挺得直直的,学生们也非常注重各自的形象。为了提升业务水平,他勤学善思,不断学习,参与听课取人之长,虚心求教补己之短……清晨入校的脚步匆匆,夜晚案前的一缕光线,刹那闪现的鬓角银丝,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陈杰总说:“世上哪有完美之人,在我以身作则做出改变的同时,同学们也同样在激励着我。”得遇良师,何其有幸,得此益友,何其有幸。
教育本是一场双向奔赴的修行,就像谈及学生,陈杰的眼里是放光的,谈及陈杰,学生的嘴角是上扬的。就这样,在你甘为人梯的“情”和我为梦奔赴的“愿”中,让彼此的人生出彩。
-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