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英,中共党员,圣都中学教学二部历史组备课组长,20班、22班历史教师。自2008年到圣都中学工作,以勇敢、坚强守初心,以爱心、责任担使命,十四年来,真诚奉献,兀兀穷年。获寿光市教学能手、寿光市高考优胜个人、潍坊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荣誉。
点燃希望,真情成就梦想
暮春时节,迎着初夏,温度不凉不热,确是好天气,遇见潘玉英老师,经一番了解,深受感动。她是爱,是暖,是希望,是人间的四月天。
著名文学家夏丐尊曾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潘玉英在学生们心里亦师亦友,她以扎实的学术功底、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带学生们领略历史的浩瀚和广袤,让课本知识变得不再枯燥;她以对学生满满的爱与期待,让孩子们找到了家的感觉,赢得了学生们的敬佩,被学生亲切地称为“英姐”。
毕业生冰莹初来圣都时,感到迷茫,走不出心中的困惑,也找不到前进的方向与动力。潘玉英细心地观察到这一切,主动找冰莹谈心,给她提建议,找方法,于细微处见真情,一步步走进了冰莹心里,让她重拾自信。
“人生的路很长,高中只是人生路中的一小部分,直视它,拿出勇气战胜它,你就是人生赢家。”在潘玉英的悉心指导与关爱下,冰莹备受鼓舞,找到方向,最后考入了心仪的院校,并在大学里持续提升自己,成为优秀毕业生和先进共产党员。时至今日,冰莹依然时常联系潘老师,汇报自己的成长,看到潘老师微信聊天里一句句嘱托,不禁感慨:得遇良师,何其有幸。
受潘老师的影响,冰莹大学毕业后做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传承圣都责任为天的精神,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和帮助更多的人。因为在她心中,潘玉英就是她生命里的四月天。
凝心聚力,照亮学生未来
我们处在新时代,知识日新月异,稍有松懈就会落后。作为级部学科组长,潘玉英充分发挥着带头人的模范作用,注重集体教研,紧跟时代步伐,练就了一身过硬的专业技能,带领组内老师团结协作,加强学习,拧成一股绳,共同提高,与学生一起奔赴未来。
面对潘玉英老师,我真正领悟到了教师的真谛与内涵,她将“教书育人”做到了极致。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严谨务实,每节课都精心准备,不断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找到适合学生的授课方式,打造高效课堂。谈起潘玉英老师,张爱杰老师竖起大拇指,“她是我们组的魂,带领历史组老师们凝心聚力,静心钻研,学生们每次历史成绩的提高就是最好的见证。”
复读生的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前半学期,潘玉英老师侧重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过程需要有十足的耐心,从思考到答题,到最后如何规范写到试卷上,一一解决;后半学期敢于放手,让学生暴露问题,独立解决,学会在团队合作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感、成就感,锻炼强大的内心,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一举夺魁。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每年高考成绩出来后,潘玉英老师收到的喜讯不断,捷报频传,分数经常是90+。学生们都说:“历史成绩是我们的加分项,感谢遇到潘玉英老师。”简单一句话,浸透了潘玉英多少的汗水与付出,彰显了一份责任与大爱。
行稳致远,以初心敬党心
教育事业是需要沉淀磨炼的职业。作为一名党员,说到责任与担当,潘玉英老师很是谦逊:“我就是一个教书匠,本职工作而已。”她恃才不傲,勇敢、果断、坚强。
择一事,爱一生。作为共产党员,她在平凡的工作中尽职尽责,不忘入党初心,践行育人使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好学科的传帮带,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引领并带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走向卓越,优秀的女班主任岳凌云就是潘玉英一手带出来的,无论是教学还是育人,岳老师身上都散发着潘玉英老师那股坚韧的魅力。
封校期间,潘玉英顾全大局,家有年迈双亲,上网课的大孩,不满两岁的二孩,虽然如此,她却从未喊苦叫累,毅然选择住校。为此,级部主任朱晓鹏对她钦佩有加:“潘老师爱岗敬业,细致体贴,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布置得井井有条,是学生们的知心大姐,有时学生们难免会有烦躁情绪,是她用亦师亦友的温暖,消除学生们的浮躁,让学生们安心静心地学习。”
谈及动情之处,级部副主任石磊补充说:“潘老师个人困难从来不提,她的丈夫是本校政治老师王杰,也是班主任,每天早出晚归,而潘老师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家中大小事务都包在自己身上,默默付出,从不言累。”甘为人梯,无私奉献,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同事和领导的赞赏都溢于言表。的确,这份教育情怀,让人动容,令人钦佩,谁说女子不如男,巾帼一样是英雄。
在大爱面前,任何文字好像都苍白无力。最后借潘玉英老师的话做个总结:“人生就是一场长跑,是否领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脚踏实地,不断努力,不断前进,每天都是新起点,努力奋进,你的人生终将出彩!”
-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