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生之蒙,桃李满园
山东科技大学 张桠舒(圣都15期学子 班主任:董红涛)
壬寅年秋,初入圣园。迷惘彷徨,幸遇恩师。
步入圣园的那一刻,纷杂的情绪萦绕在心头,有初来乍到的陌生感,也有对家强烈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对高考不尽人意的遗憾与失落。
抬头回眸间,看见了横幅上的一句话,“借得圣园三百日,还你锦绣万里程”,我顿了顿,坚定了脚步,进入了教学楼。有位老师向我走来,见我带着大大小小的书籍物品,蹒跚地爬着楼梯,利落地帮我抬起书箱一并向楼上走去。“几班的?”“九班。”“到班后先找个位置坐下,简单收拾一下。”“好的,谢谢老师。”未曾想,这位老师便是我的班主任——董红涛老师。
坦而言之,对于一个没离家出过远门,没住过校甚至是不太自律,行动也不太敏捷的学生而言,初来圣都的第一个月必然会感到无所适从,那时的我设想:我也必将如此。但是,哪怕时至今日,我也可以坚定地告诉每一个人,进入圣都的第一个月,是我开始蜕变、快速成长的重要阶段。而我能有如此进步,便是得益于董老师的鼓励与帮助。
董老师是一位极其认真负责的老师,他会和班里每一位同学进行沟通与交流,以了解同学们的情况,从而帮助我们解决力所不及的问题。他还会抽时间召开小班会,盘点我们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尽管我们有时候极不情愿,但我们的班集体,正是因为有他的带领,才能匡正自身,得以持续进步。
记忆犹新的是,当他与我谈及我的优劣势科目的时候,提心吊胆的我心里不断盘算着怎么和他“周旋”,怎么编造理由与措辞,因为我习惯于回避我的弱势科目。他说:“你这一年能够取得的进步,取决于你改变了多少。正视缺点,才能改正缺点,克服缺点。”也不知道因为什么,或是因为那天傍晚的月亮很亮,抑或是因为窗户灌进来的微风十分轻柔,董老师严肃但平和的一番话,让我变得异常清醒。
是啊,不改变,何以突破现状?不改变,何以提升、进步?不改变,何以取得成功?后来,董老师仍会与我谈心,每次分析完我的问题,他都能够带领我再跳出我所在的高度,让我看到原先所看不到的关键。从那时起,我便直面问题与挫折,迎难而上,从未抱怨,永不言弃。尽管前方路途遥远甚至不甚平坦,但是,青春本应奋斗,不是吗?
时光如同白驹过隙,转眼即是2022年底,疫情再一次袭来。我们每个人都被迫回到自己的城市,回到自己的家里,呆在自己的房间,整日上着“无休止”的网课。或许是大家的干劲被这近乎一百天的时间消磨了不少,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出现了懒惰懈怠、应付拖延的现象……但是董老师每天都会比我们更早地出现在网课连线的画面中,督促着、鼓励着我们坚持下去。
转念一想,学习是靠我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董老师不必如此,但他从未缺席过一天,甚至是在他已经感冒发烧的时候。这期间,我也萌生过偷懒的念头,但都被一次次地压制下去,因为,“这一年能够取得的进步,取决于你改变了多少”。所以我一直坚持,认真对待每一堂课、每一次练习、每一张试卷,直到再次回到学校。
回到学校不久,我感染了新冠病毒,再次被迫回家。接下来的一周,董老师每天都会关心我的状况。回想当初,我以为董老师十分严肃、不苟言笑,后来我发现这种想法未免有些偏颇,他也是个十分关爱学生、细腻温和的老师。
当我再次坐在教室里,高考倒计时随之而来。长跑的后半段,总是让人的身体与心理受到双重的考验,高考的百日冲刺,更是如此。我们日复一日地背着各种各样的知识点,刷着一张又一张的试卷,重复的日子枯燥乏味,但是尚未掌握的内容好像并没有减少,因此,每个人的心理防线都在一点点崩溃,甚至有的同学想要停止努力。然而董老师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同学,他一直是我们坚实的后盾,他为我们鼓劲,让我们能够在失意低落的时候仍能重燃学习的斗志,继续向终点跑去。这一跑,便直接跑到了高考结束。
这一年的经历,让我成长了很多,收获了很多,在圣园的二百八十个日夜,让我从一个懒散、依赖性极强的小孩成长为一个自律、独立且优秀的大人。当我看到与去年相比突飞猛进的高考成绩时,泪水夺眶而出,我立即向董老师分享了这份喜悦,我是如此庆幸自己遇到了这个负责、认真、细致、优秀的班主任老师,让我学会如何成长,坚持不懈,他是我茫茫学海中明亮的灯塔,不止在这一年,而是在未来的很多年。
我又想起了董老师说过的话,原来,“那些看似不起波澜的日复一日,终有一天会让你看到坚持的意义”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