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学科组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缩影,潍坊渤海教育集团圣都校区各学科组秉承“以生为本、多元发展”的理念,以扎实的教学功底、创新的育人模式和显著的育人成果,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为推动教育教学创新,激励教师团队发展,进一步树立学校品牌形象,增强核心竞争力,同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提供坚实保障。今日推出“以匠心育英才 以卓越致未来”优秀学科组风采展第6期——高考年级二部数学组:“数”风流人物,还看“学”海筑梦人。
高考年级二部数学组,一个业务精湛、优势互补的团队,以“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学会深度学习”为育人目标,工作中精诚协作,追求卓越;教学上严谨得法,创新求变。
团队中,有重量级教师张会梅,功底深厚,经验丰富;有骨干教师王志伟、潘正伟、付春丽,年富力强,勇于开拓;还有青年教师郭梁、李晓婷,风华正茂,勇争先锋。他们拧成一股绳,以深耕不辍的专业匠心,构筑起优势互补的教学共同体。
来吧,展示!
“智慧灯塔”:张会梅
· 中共党员
· 中学高级教师
· 寿光市优秀党员导师
· 寿光市优秀教师
· 寿光市最美教师
· 寿光市高考优胜个人
· 获寿光市教学成果奖
“三尺讲台,一颗爱心;放飞希望,乐在我心。”本着多年的教学经验,她始终以爱心为灯,点亮学生未来;以责任为尺,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以精细为原则,不断研究,深耕课堂;以满腔热情的教育情怀,守望朵朵花开。
“能量老班”:王志伟
· 学校教师工作处主任
· 思政育人先锋
· 寿光市优秀教师
· 寿光市优秀班主任
· 获潍坊市教学成果奖
投身教育事业以来,身兼数职,充满能量,一直担任班主任,兢兢业业,爱生如子。以沟通思想为载体,用爱心做桥梁,尊重学生天性与差异,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以拳拳师心,守护每一个学生。
“行动先锋”:潘正伟
· 学校招标采购办主任
· 思政育人先锋
· 寿光市教学能手
· 寿光市教书育人楷模
· 寿光市优秀教师
· 获寿光市教学成果奖
· 获潍坊市教学成果奖
担任班主任多年,立德笃行,勤勤恳恳,积极向上,执行力强。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以争做人民满意教师为人生追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提升业务水平,培养学生“学懂、会用、爱思考”的能力,得到广泛认可。
“温柔队长”:付春丽
· 数学组备课组长
· 思政育人先锋
· 寿光市教学能手
· 寿光市优秀教师
· 获寿光市教学成果奖
为人朴实,工作踏实,作风务实,业务扎实。对教育满怀赤诚,始终坚守良知,以精细研究的态度,带领团队精心备课,优化教学方案,关注成员,心系学生,致力于将教学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让团队与个人在探索中不断更新、完善。
“全局守护者”:郭梁
· 中共党员
· 高考年级教学二部级部主任
· 寿光市优秀教师
· 寿光市教学能手
· 获寿光市教学成果奖
· 获潍坊市政府成果奖
多年来担任班主任、级部主任,始终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准则,将责任扛在肩头、刻进行动。注重锻造备课组长引领力,注重厚植班集体向心力,注重淬炼自身业务硬实力。汗水播洒处,花开会有期,锲而不舍的践行,让每一份耕耘都有温度。
“护花使者”:李晓婷
· 中共党员
· 思政育人先锋
· 优秀班主任
· 教坛新秀、优秀教师
·获学校精准课堂优秀案例一等奖
· 获学校思政育人班主任论坛一等奖
· 获学校未来教育家路演活动一等奖
· 获寿光市信息化教学说课一等奖
秉持 “做良师益友,期待教学相长”的初心,始终如一地认真备课、钻研教法,用心上好每一堂课,耐心呵护每一位学生,以独具匠心的教学风格与爱生如子的赤诚情怀,赢得学生与家长的衷心喜爱,被誉为 “最受欢迎教师”。
奥利给,做最强!
办公室里,一位老师边批改作业边讨论问:“这个大题第二问,全班只有十来个学生能完整证出不等式,难道是构造函数的思路没打通……”
课堂上,一位老师在讲台上举着一本作业本说:“王同学的圆锥曲线错题本很有创意,把同类题的‘设而不求’步骤拆解成‘三设三列’……”
自习课上,一位老师在解答问题:“数学题的‘后门’,就是把复杂问题拆成小块,每块都用你学过的知识去敲开,你今天能把这道题的‘坑’都找出来,就是最大的进步……”
这就是数学组的日常,一个个问题的抛出就像集结号角,全体成员立马开始讨论,本着“锱铢必较”的态度,寻求最佳教学方案。从导数的隐零点处理到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应用,从数列的递推关系破解到不等式的放缩技巧归纳,每道题都被他们拆成“知识颗粒”,再融进精心设计的专题课里。
对待学生,他们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以极大的耐心与责任心,将每一个进步与改变的案例化作动态的教研素材,再经过不断实践升华为教学策略,这也让数学组一直始终保持着“解题有法、教学有招”的底气。
“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我们是最强战队!”老中青三代六名老师凭借各自的优势,深入分析学情,精准把脉,为不同的学生制定适合他们自身的教学方法,并通过一步步引导、肯定、完善、激励,让学生主动探索创新,为一届届学子撑起了数学梦想的风帆。
“我们的自豪不在锦旗与掌声里,而在学生走进考场时,眼里闪烁的那份对数学的从容与自信。”组长付春丽如是说。于是,团队的青年教师一直保持着 “学、赶、超” 的进取姿态,在实践中如破土新苗,汲取养分;老中年教师践行 “传、帮、带” 的使命担当,在教学中如春风化雨,滋养芳华。
“加油,奥利给!”清晨的光再次照进了办公室,打在了高考倒计时的牌子上,随着一阵铿锵有力的加油声,六只责任之手再次叠在了一起……
-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