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学科组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缩影,潍坊渤海教育集团圣都校区各学科组秉承“以生为本、多元发展”的理念,以扎实的教学功底、创新的育人模式和显著的育人成果,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为推动教育教学创新,激励教师团队发展,进一步树立学校品牌形象,增强核心竞争力,同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提供坚实保障,学校即日推出“以匠心育英才 以卓越致未来”优秀学科组风采展活动。
最好的化学教育,不是让学生记住多少公式,而是当他们看到晚霞时,会想到焰色反应,触摸生命时,能感知碳链的律动。
一部化学组,一个无声却深情,平凡却热烈的团队,在教育的田野上,他们用爱作催化剂,让每个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轨道,“每种金属都有自己独特的光谱,你的人生不必复刻他人模板。”他们为少年梦想点燃星火,注入力量。
日复一日,他们伏案于办公桌前,孜孜不倦;躬耕于三尺讲台,育人育心;他们用热爱、责任与担当共同书写着最美的成长方程式,助力每段青春发生绚烂的能量跃迁。
于兴军:勤勉笃行的“领航人”
于兴军,高考年级化学学科教研组长、教学一部备课组长、8班班主任、化学老师。
从教多年来,于兴军一直担任化学备课组长,作为团队的主心骨,“笑谈方程式、甘做催化剂”,引领团队精准把握教学方向,深入研究考试动态,积极调整教学策略,凸显学科核心价值,与组内老师们同Zn协力,高歌Mn进,多次获得潍坊市教学成果奖、寿光教学成果奖、寿光市高考优胜个人、校级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越努力,越幸运”,这是于兴军的教育格言,也是班级的精神引领,从教二十三年来,他用心、用情,做温暖的教育,在班主任岗位上,一做就是二十一年,晨光熹微出,披星戴月归,无怨亦无悔,“严谨不失风趣,精准不乏灵活,班级管理有一套”,每每谈及于兴军的班级,任课老师们都赞叹有加。他以爱与专业为翼,为曾与梦想擦肩的少年,于实验数据中重构人生的精彩。
刘向海:润物无声的“耕耘者”
刘向海,高考年级6班化学老师,以热忱之心扎根教育,深耕细研,甘于奉献,在平凡的工作中成就大爱。
课堂内外,刘向海积极与学生发生思维碰撞,让学生在化学的海洋中“分子变原子,原子重新组合”,赋予他们向上生长的力量。用最初的心,走最远的路,刘向海一直在践行。
马文秀:以行逐梦的“追光者”
马文秀,高考年级5班、9班化学老师,作为组内最年轻的老师,马文秀对教育心存敬仰,对学生满怀热诚。
工作中,马文秀严格要求自己,立足学情分析,精心设计教案,课堂生动且博采众长,做到一课一得;善于运用模型认知的教学策略,将繁杂的化学知识体系化,帮助学生构建化学知识框架;课下与学生沟通交流充满乐趣,嫣然一笑,解尽少年愁。学生的每份作业都留有马文秀独具创意的标语,既修补知识漏洞,更缝合信心裂缝,如学生所言“马老师教会我们的,不止是配平方程式,更是如何配平人生的得失。”
聚力同行 勇攀高峰
这支“老中青”结合的团队,既有刘向海的沉稳积淀,又有马文秀的青春活力,更有于兴军的创新引领,他们在传承与创新中前行,以匠心筑梦,以专业赋能,全力托举学生向上生长。
他们同课异构,互学共研。在同中求异,于异中创新,他们为合成教学方案争论到月落星沉,却在晨曦微露中相视一笑;他们会接力修改同一份复习提纲,红蓝黑三色笔记重重解码。
他们听课探宝,备课“炼”金。办公桌上整齐排列一个个专属文件夹,记录着化学组对完美的极致追求,教学环节紧凑且环环相扣,知识点设计多种情境变式训练,让学生在考场上遇见各种题型都能从容拆解。
他们真实细腻,匠心独具。试卷上一份份手写评语,诠释着师心如玉,批改作业的红笔是最严厉的标尺,亦是最温暖的刻度,写下的是比分数更重的温度,“你是最活泼的钾,要勇敢跃出人生的烧杯”“你是沉稳的钨,慢慢发光才是永恒的光明”“沉下心,甜味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就像蔗糖水解实验”……
心至苍穹外,目尽星河远
一部化学组的老师们
在公式与定理间播撒智慧
在观察与实验中引领成长
用化学光芒照亮学生未来之路
让青春梦想在六月绽放
-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