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研组由同一学科全体教师组成。
二、教研组的主要工作是开展本学科的教学研究活动。教研组活动一般间周一次,由教研组长主持。教研活动时间由教研组长负责考勤,无特殊情况不得缺席。
三、教研组长要认真填写《寿光圣都中学教研活动记录》。
四、教研组活动的主要内容
(一)理论学习。教研组要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和本学科的教学专业理论,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二)教学实践研究。对本学科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研究,促进组内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水平的提高。每学期组织不少于2次的组内教学观摩课或研讨课,并承担校级以上公开课。
(三)教学科研。贯彻落实“教学活动科研化”的思想,根据学校教研室下达的科研计划,结合本学科实际,选题立项,承担教学科研任务。各教研组都应当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围绕课题开展学习、讨论和实践活动。教研组承担的课题应落实到人,定出课题负责人和承担人,报教研室备案。
(四)教学常规检查。按照教务处的统一要求,教研组长负责定期检查本组教师执行教学常规的情况,包括检查教案、听课、作业批改、辅导等环节。教研组长要经常抽查本组教师的教案和作业批改等工作情况及本学科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情况。
(五)教学事务管理。教研组是学校的基层业务管理单位。教研组长负有教学事务管理的职责和权力,具体内容如下:
1、应聘教师的考察。
2、青年教师的转正定级的鉴定意见。
3、教师评选先进、晋级、考核、奖励、处罚的初步意见。
4、涉及到学校人事安排需要提供的意见和建议。
5、组织安排好教学年会下达的各项工作。
6、推荐交流论文和受表彰的教师。
7、制定本教研组工作计划,并组织教师完成个人工作计划和各备课组的教学进度;完成本组工作总结,并负责收集组内教师的总结或论文以及其他科研成果。
圣都中学备课组工作条例
一、备课组由同一年级同一学科教师组成。
二、备课组的主要工作是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每周一次的备课活动由备课组长负责并主持。集体备课时间由备课组确定,并报教务处备案。
三、集体备课要求做到“三有”: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有记录。
四、集体备课活动主要内容
(一)学期备课。开学初,研究本学期的教材主要框架,每位教师应事先把教材通读一遍,明确学期教学任务,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搞清知识结构和顺序,掌握教材章节之间的联系和各章节重点、难点及主要的教学要求。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由备课组长负责编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并报教务处备案。教学进度确定后,教师必须严格执行,没有特殊情况不能超前或拖后。
(二)单元备课。按照知识结构和教材章节编排,可将教材划分为若干单元。备课组在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时,重点进行单元备课。要着重对本单元的教材进行认真分析,明确本单元及每课时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对每课时的教材要进行深入细致甚至是逐字逐句的钻研,掌握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判断出学生接受的难易程度。要深入挖掘本单元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习能力以及思想教育的内容。单元备课时,要确定单元的重点和每课时的重点、难点,研究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课时备课。集体备课时,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共破难关。老教师要发挥骨干作用,把自己的经验和卓识贡献出来;青年教师要虚心学习,仔细体会。通过集体备课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效果。
通过集体备课,同组教师的教案要做到六统一,即统一进度、统一任务、统一重点和难点、统一教法和手段、统一典型例题、统一作业。
在集体备课基础上,由教师独立完成课时教案。
五、备课组长对每次集体备课活动都要认真组织并做好记录;要经常检查同备课组教师的教案和其他教学工作情况,应有计划的听课,了解集体备课的效果和同组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备课组长负责本年级本学科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并向教研组及教务处汇报。
六、备课组要负责组织本学科的双基达标活动。
七、备课组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有计划地开展学科讲座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和学科竞赛辅导活动。